科创观察员|为补齐这块重要“拼图”,复旦成立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中心

admin 阅读:65 2024-10-14 18:17:36 评论:0
10月13日,复旦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中心成立,中心主任由我国天文学科方向领军人才袁峰担任。可以说,几乎每一个人都对浩瀚宇宙产生过好奇。进入21世纪以来,6次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天体物理学者。据统计,全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几乎都拥有天文系或物理与天文系。然而,在2012年底我国仅有5所高校设立天文系,即使到了今天,这一数字仍然只有19。复旦大学在此时成立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中心,也就颇有深意。这一时刻不仅是复旦大学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天文学发展的一个崭新的“生长点”。“天文学探索宇宙中天体起源、演化以及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等关系人类本身的重大问题,催生了最早的科学革命。”袁峰告诉解放日报·记者,天文学在国家学科发展布局中占据基础地位,一直都是基础学科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产生了各种交叉学科如粒子与核天体物理、天体化学、天体生物学等。天体中的极端物理条件为科学家提供了天然实验室来检验广义相对论等基本物理理论,对星系和宇宙的研究则带来了物理学的两朵“新乌云”——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问题。探索宇宙所发展的天文技术是国家尖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导航、定位、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天文学在教育和科普等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科学的思维方法。广袤的星空、多彩的宇宙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帮助人类认识自身在自然界和宇宙中的地位。天文学在国际上备受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重视,天文学创新水平已成为大国科技实力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天文学在我国迎来了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袁峰说。近年来我国明确提出将天文学作为重点基础学科发展,建设了郭守敬望远镜、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中国天眼”、“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等一大批重大天文观测设施,每个设施的投入都在几亿元到几十亿元量级。中国在国际天文界的参与度日益提升,比如深度参与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国际合作项目。然而,不管是相较欧美发达国家的天文学还是我国其他的基础学科,我国的天文学研究人数比例都偏低。为此,教育部等五部门去年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建强数理化生等基础理科学科专业,适度扩大天文学等紧缺理科学科专业布局。作为国内外知名的综合大学,复旦大学“数理化天地生”6个基础学科中,唯独缺天文学。复旦大学与天文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1903年,马相伯先生创办复旦大学的前身震旦学院,肇始地正是徐家汇老天文台。校名“复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寓意着日月交辉、天地恒昌,蕴含着对宇宙无限的敬畏。其实,建立天文学科是复旦大学多年的谋划。去年夏天,复旦大学凝练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天马山共识”中,提出“大力发展天文学科”。天文学,成为复旦大学学科布局优化亟须的一块“拼图”。“我们计划在两三年内,建成一支由8-10人组成的精干研究队伍,达到学科发展临界质量。因为只有科研人员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具有较好的影响力、相互之间才能产生有效的合作。”谈及未来,袁峰踌躇满志。据介绍,复旦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中心将围绕高能天体物理、星系形成与演化、宇宙学、计算天体物理、时域天文和系外行星形成等研究方向发展,研究手段包括理论、数值模拟以及观测等。复旦大学物理系有着优质的本科生资源,每年有50余名本科生毕业后在本系读研深造,目前已有35名物理系本科生加入了中心各课题组。“我们希望为物理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跨学科协同创新提供更多可能。”袁峰说。2019年,为人类拍下首张(超大质量)黑洞照片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组获“科学突破奖基础物理学奖”,347位获奖成员中有不少中国科学家。袁峰正是这一国际合作项目发起人之一。复旦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中心主任袁峰。黄海华 摄今年54岁的袁峰,曾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学术委员会主任、副台长,中国科学院星系宇宙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他建立了黑洞吸积外流理论,发现黑洞吸积流中的绝大部分物质最终无法落入黑洞,而是以外流的形式逃逸。这终结了该领域长达十余年的争论,并成功解释了为什么大部分星系中心黑洞的光度很低。该工作解决了吸积理论中一个“特别困难”的基本问题,被评价为具有“开创性”。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为此对袁峰进行了专访。袁峰迄今在天体物理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1篇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年刊》,是我国学者在该刊发表的第2篇论文。这是国际天文学界最具影响力的综述期刊,每年仅发表10余篇论文,均为约稿。袁峰连续多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其成果被写入6本教科书或专著,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60余次,30余次担任重要国际会议的科学委员会成员或主席。期待,复旦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中心这一崭新的“生长点”,尽快迎来“拔节期”。

本文 htmlit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m.dgghz.com.cn/keji/615.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