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谚语:一问三不知,究竟是哪“三不知”其实它还有下半句
admin
阅读:52
2024-11-07 19:09:25
评论:0
古代谚语:一问三不知,究竟是哪“三不知”?其实它还有下半句当人们问一个人问题,他却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人们就会用“一问三不知”来形容,那么,为什么是“三不知”而不是“四不知”、“五不知”呢?其实这句话是有典故的。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其中的“三不知”究竟是哪“三不知”。这个典故出自于《左传》。在左传当中,有这样一段故事。鲁哀公21年的时候,晋国的大夫荀瑶,奉命率,讨伐郑国。当时的郑国是一个小国,不是晋国的对手。因此郑国国君赶快派人到齐国去求救。在郑国的请求下,齐国国君答应派兵援助。齐国派出的统帅叫做陈成子,是陈国的后代,后来陈国灭亡,就到了齐国。虽然经过了翻山越岭和瓢泼大雨,但是最终还是到达了目的地。金国的统帅荀瑶一看齐军军容严整,因此就有点犯怵,认为己方不是对手,因此与他的部将们商量着撤军。同时荀瑶又派出使者去挑拨陈成子与郑国的关系,说当初陈国灭亡是郑国的错。现在晋国攻打郑国是为他报仇,他怎么能不知好歹。陈成子听了使者的话之后却并不上当,将使者骂了一顿。使者走后不久,一个叫做荀文子的人慌慌张张地跑去对陈橙子说,刚才有一个士兵从晋国军营里跑出来,声称晋军准备调1000辆兵车袭击齐军,并且让陈成子赶快想办法应对。但是陈成子却不慌不忙将荀文子责备了一通。荀文子静下来之后非常羞愧,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意思就是,人们在谋划一件事情的时候,要首先知道整件事情的开始、发展和结局,最后才可以作出决定,现在我们这三种情况都不知道,怎么能轻易用兵呢?因此所谓的“三不知”就是对情况的开始、发展和结局都不知道。因此就有了“三不知”的说法,一问三不知的意思就是,对事情的起因、发展。结局都不知道,不管怎么问,都只会说不知道。人们又在这句话的后面加了下半句,这句话出自于陈逸飞的学《薛推官三勘真假案》,其中是这样描述的:薛大人哈哈大笑道:“回的好。俗语说,“一问三不知,神仙怪不得。”你不知道不要紧,有人知道。”
本文 htmlit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m.dgghz.com.cn/keji/4976.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